关于2015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省审计厅

时间:2016年08月08日

 

2016727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bt365官方网注册厅长    付忠伟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省审计厅在2015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主线,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既注意揭示违法违规问题,又注重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着重从完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省本级预算收支平衡。

一是经济运行呈现逐步趋稳态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新增就业超过40万人。 

二是财政资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当年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补助1576.6亿元(不含大连),较上年增长9.7%;省本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4.8亿元。整合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建立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9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出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规范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财经法纪观念进一步增强,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省本级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省本级决算(草案)反映,2015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3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市上解、地方政府债券等收入3984.1亿元,总收入4060.4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9.1亿元,加上上解中央、补助下级等支出3368.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2.7亿元,总支出4060.4亿元。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36.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等收入132.2亿元,总收入268.9亿元;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28.4亿元,加上补助下级等支出130.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9.9亿元,总支出268.9亿元。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亿元,上年结余0.9亿元,支出0.9亿元,结转下年资金2.5亿元。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12.1亿元,支出305.3亿元。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15年,省财政厅等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注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预算安排不够细化和完整。一是省本级年初预算到位率较上年明显提高,但部门预算有193.9亿元(占28.32%)、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有157.7亿元(占48.4%),仍未落实到具体单位或地区;有的代编预算项目全部未执行,有的9月底以后才下达指标;有19个编列在省本级的代编预算项目,执行中补助下级11.6亿元。二是一些项目预算安排级次不够准确。11个部门项目预算中包括补助市县支出,实际拨付6057.3万元;15个部门本级预算中包括下属单位项目支出,违规向下属单位实体账户拨款36.8亿元。上述两项资金脱离了财政监管。此外,还有一些批复到部门的预算不够细化,执行中存在随意性。三是用基本支出安排的采购项目6300.6万元,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用当年非税超收追加1个单位支出预算2786万元;另有1个单位未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管理

2.一些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不够规范。一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专项的部分明细项用途完全一致,却分别下达资金;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评审过程不规范、不透明,83个项目无申报资料;还有的专项缺乏具体实施办法,资金分配和使用具有随意性。二是由于预算安排与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结果衔接不够,未据实下达现代设施农业小区建设补助资金4900万元;还有3个单位对有结余的项目继续编报预算。三是部分专项资金跨部门统筹安排不够,部门间横向拨款较多,此次审计共涉及3707.5万元。

3.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还需加强。一是省财政厅积极核销历史挂账,省本级历年借出、预拨款项占压国库资金逐年减少,但截至2015年底余额仍有78.76亿元,其中,省直四大文化场馆预拨款挂账余额30.63亿元。二是105个单位从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实体账户转款25.9亿元,82个单位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项目大额提现5128万元。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补助项目,采取先预借、后补助模式,10个项目未达到补助条件,各级财政预借给项目企业资金3.54亿元,有3.1亿元尚未收回。

 4.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控制,但负担仍然较重。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严控债务规模,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2015年,国务院批准我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9138.7亿元,当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79.5亿元,其中置换债券1773亿元,新增债券106.5亿元。至2015年底,全省政府债务余额8592.1亿元,比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以来,通过组建国有企业集团等措施,省本级又化解了大量政府性债务。但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2015年财政收入比2014年降幅较大,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同时,还存在个别市县政府债券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

此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规模小、主管部门收缴管理工作还需加强。2015年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5亿元。审计抽查发现,有36家企业欠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239.5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8个部门及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审计或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部门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总体较好,特别是一级预算单位比较规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等改革措施总体落实较好,但有13个单位公务用车运行费等超预算、超标准支出152.7万元;有的单位存在违规配置、使用车辆,未严格执行车辆定点加油、维修制度,以及虚列燃油费支出等问题。此外,还有6个单位将公务用车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混入其他费用支出83.3万元;有的单位会议费等公务支出计划编报和报销审批不严格。

    2.部分单位收支管理不规范。18个单位应收未收非税收入2.7亿元,应缴未缴非税收入5321.6万元,违规收费7011.8万元。省博物馆馆藏资源开发收入214.8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形成账外资产并造成损失。4个单位通过假发票或虚假业务列支1108.4万元,如营口市法院编造虚假培训费,套取140万元支付给宁山大厦,用于购买一台丰田吉普车。另有7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补贴222.3万元。还有一些单位存在挤占挪用、向下属单位摊派福利等费用、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以及决算不实、会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评审费发放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3.一些单位资产管理不到位。25个单位存在账外房产3.3万平方米,账外车辆31台,其他账外资产9385万元。省社会福利中心等5个单位1.5万平方米的房产、4.4万平方米的土地等资产闲置。省科技馆等7个单位未经批准出租、出借房产。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4个单位未及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4.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管理还需完善。2015年省本级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9.98亿元,其中未按规定在10月底前完成付款的项目金额5.49亿元,占预算的27.5%15个单位未实行政府采购2341万元,6个单位存在拆分项目规避公开招标、关联企业投标等操作不规范问题,有的单位存在多支付采购价款问题。还有4个部门共8个项目应列未列、超范围编列政府购买服务计划。

    5.资金使用绩效管理还需加强。2015年末,47个单位2013年及以前年度财政性资金结余2.2亿元,其中24个项目2618.8万元资金从未动用;18个单位2014年预算指标涉及20个项目全部结余,金额3亿元;省建设用地事务局2.48亿元占补平衡及征地资金已闲置超过5年。此外,有的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部分未完成;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将基本户结存资金纳入财政统设账户管理;有的单位新购买的仪器设备闲置浪费;还有的单位用于转企改制的资金长期闲置,部分被挪用 

二、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一)省直部门落实政策措施和简政放权审计情况

    2015年以来,省政府取消和下放了140多项省级行政审批职权,各部门对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积极分解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一些政策措施还未完全落实。3个部门鼓励引进电子商务管理人才,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与管理办法7项政策措施未落实到位。2家省级协会尚未与主管部门脱钩。

2.部分简政放权事项未按规定落实。2个部门旅游星级饭店评定4项权力未下放或取消;文物商店设立审批2项职权未调整管理方式;原省煤管局将“30万吨及以上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审批3项内部行业管理职能转为行政许可事项。

(二)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部署要求,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脱贫攻坚基础工作不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进展缓慢,主管部门不能提供贫困人口的精准数据。3个市未出台脱贫退出机制实施方案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各县对《辽宁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标准》把握不到位,造成建档立卡不够精准。

2.部分县扶贫政策、资金落实不到位。16个县1.86亿元扶贫专项资金未落实到具体项目,滞留在县财政;2个县尚未针对因病致贫人员出台医疗救助措施;2个县未同乡镇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三)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201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做好10个方面44件民生实事。审计结果表明,各项民生实事普遍扎实推进,落实较好。但在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社保救助政策尚未落实。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运行效果不明显,未实现各市全部对接;有的地区医疗救助资金账户缺口严重;个别市5.7万人重复参保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37人次涉嫌恶意骗保18万元。此外,有的市应付未付工伤保险待遇3677万元,还有部分个体工商户或独资企业负责人违规领取低保。

2.部分地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未达预期。一是2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未开工;有的地区未完成村级卫生室新建项目任务,有的存在重复申报问题。二是5个市县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配套资金2.3亿元未到位,新宾县总投资1565万元的15个项目未进行公开招投标。三是部分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按规定完成。四是个别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省级试点项目无实质性进展,省补助资金1610万元滞留在市财政局。

3.部分地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项目存在违规问题。个别市虚报送戏下乡任务数,个别社区书屋配套设施及图书采购项目竞标过程涉嫌人为操纵、非法串标。

4.一些生态环境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大伙房水库隔离工程一、二期等5个项目违规提前支付工程款3066万元;辽河生态路一期工程、闭坑矿山生态治理项目,有关市县未落实配套资金7326.4万元。个别工程设计未履行招投标程序,合同金额180余万元。还有个别县存在挤占挪用沙化治理项目专项资金的问题

(四)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对省发改委下达的121个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涉及省以上投资19.9亿元)、丹通等4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黑山县等3个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总体看,这些基本建设项目在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项目虚报、重复申报,套取上级补助。沈阳工业博物馆早已竣工使用,但所在区政府仍将其申报为新建项目,套取上级补助5897万元;建平县政府有关人员私刻公章、伪造协议书,以虚假项目套取上级补助800万元。还有3个地区,为了多获取上级补助,通过重复计费、搭车申报等方式虚报投资额2000余万元。

2.部分项目进度慢,程序不规范,影响预期效果。审计调查的121个项目中,有39个未开工建设,占32.2%;计划2015年底完工的53个项目中,截至20163月底,尚有24个仍未完工,占45.3%。还有21个项目基本建设手续不全,10个项目未依法招投标,3个试点县共5PPP项目推进慢或不规范。

3.部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偷工减料、审核不严,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和国有资产流失。丹通等4条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布设初期支护钢架,涉及造价4702.3万元,有关管理机构未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补救措施,也未如实扣减工程款。同时,对设计单位多计隧道清单工程量审核不严,造成多结算工程款5499.7万元。

4.部分县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益不佳。抽查的3个县有3个乡镇通过项目单位套取建设资金2960万元,4个单位挪用3个项目建设资金276万元,2个项目多付工程款145.7万元。还有7座垃圾处理场未按设计施工,建成后无法使用;1座垃圾处理场未建设,省专项700万元闲置。

三、专项审计情况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审计调查情况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保证了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同时,省政府设立了养老保险风险基金,2016年省、市已足额到位资金100亿元,已划转省属企业股权333亿元。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基金收不抵支,当期缺口较大。

2015年全省基金收入较上年增长5.06%(其中保费收入较上年增长0.92%),基金支出较上年增长17.28%。截至2015年末,全省统筹基金累计缺口1110.27亿元(14个市都有缺口),加上原个人账户基金,统账合并计算,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183.14亿元(8个市有结余、6个市有缺口)。20161至5月新增当期缺口30.38亿元,累计结余减至1152.76亿元。由于基金支出增幅远高于基金收入增幅,当期缺口呈持续扩大趋势,滚存结余不断消耗,面临支付风险。

2.基金收支管理不规范。

在保费收缴方面,一是征收把关不严,抽查2个市2015年就有9241户企业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二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中断缴费,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率较低。截至2015年末,个别市企业中断缴费率达42.77%;有的市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率仅为45.3%三是实际抚养比偏低,全省在岗参保职工抚养比为1.79:1,如果按实际缴费人员计算,则抚养比为1.44:1四是历史欠费清理不及时,至2015年末全省累计欠费38.98亿元。

在支出管控方面,存在为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参保问题。3个市5.26万名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通过趸缴补缴等方式参保,部分人员已领取养老金;4个市1150名死亡人员被冒领养老金806.6万元。由于审核控制不严,2个市甚至发生骗保案件。

此外,人社部门与地税、工商、公安等部门未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缺乏数据比对和共享机制,参保对象底数不清,基础工作薄弱。还有部分市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被长期占用,有的已经造成损失。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

13个市(不含沈阳市)跟踪审计结果表明2015年,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任务17.72万套,基本建成任务12.51万套,实际完成开工任务18.3万套,基本建成任务21.82万套,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在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地区任务落实不到位。一些市县未完成开工任务6613套,未完成基本建成任务1.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不够好。另有2个市辖区虚报完成开工任务165套。还有15个棚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个县区货币化安置不规范。

2.部分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4个市县套取或挪用专项资金1.5亿元;19个市县财政等部门4.52亿元资金未及时下达;还有33个单位4.97亿元财政资金未及时使用。

3.部分市县住房保障分配管理不到位。3个市县个别人员通过伪造资料等手段骗取征收补偿款62.4万元;27个市县存在将不符合条件家庭纳入保障范围的问题;还有345户家庭骗取住房保障待遇。

(三)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审计调查情况

对沈阳等5个市759户中小微企业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生存环境不佳、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各级政府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受场地所限处于停滞状态;有的中小企业网由于咨询和服务范围有限,使用率不高;个别市2014年建成的公共服务平台一直闲置。同时,部分行政审批权简化优化不到位,有的市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在办事大厅之外还有审批环节,工商、质检、食药监三局合一后,还存在处罚程序不统一、多头检查等问题。

2.部分地区扶持资金滞拨或项目进展缓慢。抽查1个市2013年至2015年省级扶持资金1.29亿元,有15.9%未拨付; 1个市2014年省创新型补助资金820万元,有56%未拨付;另有1个市2015年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扶持18个项目,仅3个项目完成,5个项目尚未启动,涉及资金1.7亿元。

3.税费减免返还政策执行不力,个别单位违规收费。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涉企收费减免政策,抽查1个市的124家企业发现,除企业注册登记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税务发票工本费等收费外,企业普遍反映未享受其他收费减免政策。还有的市对企业缴纳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6.9亿元未予返还;有的市存在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土地登记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工本费等问题。

4. 企业贷款成本高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对1个市测算结果,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年综合利率超过11%,再加上评估费、抵押费、保险费等各项费用,融资成本总体较高。同时,中小微企业普遍信用不足,需要通过担保获取贷款,我省担保机构多数资金规模小、代偿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与银行合作受限,从而增加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

四、省属企业及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审计调查情况

2015年以来,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先后组建和正在组建8个企业集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企业考核帮扶指导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省政府安排,省审计厅先后组织对省属企业、省教育厅及省直院校所属企业和省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省属企业经营情况和经营业绩审计调查情况

对省国资委监管的25户企业审计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省属企业在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企业还存在改革进展缓慢、国有股份占比大、体制机制僵化、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具体从经营管理角度,审计调查还发现一些问题:

1.企业总体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下滑。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加之自身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效益下滑,近半数企业出现亏损。2015年,25户企业营业收入2311.98亿元,比上年减少435.89亿元,下降15.86%;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51.97亿元,比上年减少196.31亿元,下降136%

2.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转型效果不明显。省属企业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整体上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一些企业虽然注重推动转型和新产品开发,投资19个大中型项目268.3亿元,但由于各种原因回报率不高,有的甚至形成新的包袱。

3.部分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会计信息失真。2015年,25户企业负债总额358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7.86亿元,增长5.85%,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偿债压力较大。还有5户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利润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财政补助资金长期趴在账上,上市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大型生产设施设备多年闲置。

4.部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省属企业多为老国企,处理三供一业、厂办大集体、资源枯竭企业转产等问题压力大、困难多,企业难以承受相关成本。

(二)省直部门及院校所属企业经营情况审计调查情况

审计调查涉及省直部门所属企业285户,省直院校所属企业324户,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有的难以为继。除省教育厅所属10户企业外,省直部门所属275户企业,截至20156月底,亏损已达4.5亿元,其中81户企业不能正常经营。截至20159月末,省直院校所属324户企业中,停业、吊销、空壳企业有46户,利润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只有24户。

2.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现象比较普遍,产权关系不清晰。部分部门所属企业依靠行政机关赋予特定职能或特定经营范围生存。多数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学校在职员工兼职,普遍存在无偿使用学校资产、资金等情况。

3.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有的存在资产核算不实、少计营业收入等问题,有的参股企业多年未进行利润分配。有的省直单位控股企业通过签订虚假技术服务合同,为其他单位开具发票和套取现金1704.2万元。

(三)省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调查情况

截至201512月,省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42户,其中正常运营的28户。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一些单位仅靠以前年度结余、房屋出租收入和向上级借款维持生存。9户单位拖欠人员薪酬2720万元,8户单位欠缴税金325万元。还有部分单位经济纠纷涉及金额5373万元。

2. 部分单位账实不符,资产管理不到位。5户单位1处土地和7处房屋权属不明。2户单位账外房产9206平方米、土地8197平方米。辽宁省冶金后勤服务中心账面原值91万元的房产无法说明去向。中华剧场用于出租的房产大部分被个人长期无偿使用,损失881.4万元。

3.部分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较多,存在公款私存、出借账户等违纪违规现象。22户单位会计信息失真,5户单位存在公款私存、出借账户问题。部分单位挤占财政专项资金277万元、违规支出160万元,如辽宁省金城原种场在中央八项规定发布后,仍在单位管理费中列支钓鱼、购物卡、烟酒等费用合计17万元。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政府高度重视。陈求发省长和各位副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严肃认真整改,责成省审计厅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省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多次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目前,有的问题已整改完毕,有的正在整改中。整改的全面情况,将在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对审计结果,有关部门积极加以利用。审计移送违法违纪线索43件,目前已有3人被免职,7人被行政记大过,5人被行政警告,还有5人检察机关正在立案侦查。

五、审计建议

(一)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严肃财经法纪。被审计单位要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落实审计建议,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屡查屡犯。有关部门和地区应将整改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作为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强化源头控制和责任追究,维护财经法规和纪律的严肃性。

(二)加强管理、优化配置,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依法加强税费征管,确保应收尽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公益项目,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支持实体经济,使有限财力发挥更大效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收支矛盾,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投入,加强保费征收,堵塞支出漏洞,做好养老保险风险基金运营工作,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消化存量,严控增量,把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继续清理财政预借款项,增强国库资金调度能力,防范支付风险。

(四)深化省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省属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增强盈利能力,减轻财政负担。通过改革,盘活存量资源资产,集中财力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更加自觉地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新一轮辽宁振兴做出不懈努力和应有贡献!

【附件下载】